在当今全球贸易的大舞台上,“中国制造” 正以锐不可当之势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从大洋彼岸的欧美市场,到蓬勃发展的新兴经济体,还有多少人在质疑中国制造?
最近,一则 “中国户外用品订单排到 6 月” 的消息在网络上掀起热潮。随着全球户外经济的蓬勃兴起,像浙江湖州生产的便携式气泵,深受欧美市场青睐,工厂员工加班加点,通过跨境电商远销海外,2 月产值预计高达 200 万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制造网商机数据更是亮眼,春节复工后,平台商机同比大涨 49%,欧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市场商机同比分别飙升 69.8%、55.7% 和 40% 。欧洲市场的制造加工机械、医药卫生等行业商机增速超 85% 。上研动力大功率发电机组也在土耳其,俄罗斯等国家获得较大订单。这一系列数据无不彰显着中国制造在海外市场的强大号召力。
在智能领域,中国制造同样成绩斐然。位于浙江湖州的一家科技型公司,自主研发的物流机器人已远销全球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产品载重范围广,从 50 公斤到 1.5 吨全覆盖,且经过多次迭代,柔性、效率以及稳定性大幅提升,还能通过网络实现维护与升级,助力打造无人化工厂搬运场景。制裁阴霾下,中国制造砥砺前行,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都充满干劲。
2025 年 2 月,美国再度挥舞制裁大棒,特朗普政府签署的 “美国第一” 国家安全总统备忘录,对中国在美战略领域投资实施严苛限制,技术、关键基础设施、医疗、农业、能源等行业均被纳入其中。同时,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等领域采取限制措施。此外,欧盟也计划在第十六轮对俄制裁中,将 25 家中国大陆及香港注册的公司列入黑名单,指责其协助俄罗斯规避制裁。韩国和越南近期也分别对中国钢材实施反倾销税,这些制裁措施对中国制造的海外拓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面对重重制裁,中国制造并未退缩,而是积极寻求应对之策,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例如我们的柴油机,自主研发的上研动力Z系列船用柴油机,就在短时间内打开国外贸易局面,收获来自多个国家的订单。而以半导体行业为例,长期以来,美国在技术、设备出口等方面对中国实施严格限制,试图将中国半导体产业扼杀在发展的摇篮中。但中国企业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决心,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突围之路。
再看激光技术领域,中国企业展现出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中国在激光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保护核心技术,2024 年 11 月 15 日,中国发布了高端激光切割机的出口禁令。而浙江奔腾激光公司早在数月前就接到了美国企业的 60KW 激光切割机订单,该产品代表着全球激光切割技术的顶尖水平,其切割速度、精度以及自动化程度均大幅领先前代产品。
在柴油机行业,上研动力同样在制裁压力下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上研动力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7 年,前身上海东风柴油机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率属于杨浦区科委。作为非道路用柴油发动机与无刷交流发电机研发制造销售三位一体的企业,与上海东风柴油机研究所一脉相承。自特朗普上台推行 “美国优先” 政策,实施高关税与技术封锁,对全球船用柴油机行业冲击巨大,像卡特彼勒、曼、沃尔沃等美国主流船用柴油机品牌,成本剧增,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与服务优势不再。上研动力敏锐捕捉到这一契机,迅速调整战略,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全力进行技术创新与自主研发。公司成功研发出符合国际环保与节能标准的高效船用柴油机,在低排放、低油耗和噪音控制等关键技术领域,达到与全球品牌相媲美的水平,逐步抢占了外资品牌在国内市场的部分份额。另一方面,上研动力凭借广泛的产品线,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无论是农业、物流,还是重型机械、建筑设备等行业,都能精准匹配适用的柴油机产品。并且,通过先进的生产工艺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有效控制产品成本,使得产品具备卓越的性价比,成功打入美国市场。尽管在美国市场的布局刚刚起步,但已初见成效,通过与美国本土经销商和合作伙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上研动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正逐步提升,旗下柴油机和格睿发电机已在美国市场展示出品牌的国际化竞争力。
展望未来,中国制造将继续在全球舞台上大放异彩。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加速全球布局,通过在海外建设工厂、研发中心等,实现产业链的全球化延伸。同时,AI、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将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中国制造向 “中国智造” 全面升级,产品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满足全球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中国制造将凭借不断提升的品质、持续创新的技术以及完善的产业链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市场份额,在全球贸易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制造在未来创造更多辉煌,为世界带来更多优质、创新的产品和服务!